“影视行业紧缩,风险大,投资方越来越谨慎,我身边很多朋友都转行了。”正在为新项目寻找投资的青年导演云天(化名)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电视剧备案数量已是连续第三年下降,仅498部,而在2016年,这一数字是1232部。在业内人士看来,对电视剧产量下降的呼声已经持续了几年,“减量提质”逐渐成为共识:量的下降,代表电视剧行业正在逐步走上有序健康发展的轨道,从追求“量”到寻求“质”的提升。
著名导演郑晓龙代表作品《甄嬛传》剧照
电视剧备案数量,连续三年降低
早在2013年,著名导演郑晓龙就对国内电视剧越来越高的产量进行了“炮轰”。他吐槽称,2012年我们拍了17703集电视剧,这很可笑。仔细想想,电视台一天要播近60集才能把所有拍摄的电视剧播完?这不是巨大的浪费么?他特别提到,电视剧的市场在慢慢变大,购剧的价格也在上涨,这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导演以及工作人员把心态放平,要慢一点点,有点耐心,把速度慢下来,数量降下来,把质量提上去。
然而,郑晓龙的话在当年似乎并未引起重视,相反,电视剧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干快上”,每年都达到一千多部,如2016年的备案数为1232部,2017年为1170部,2018年为1231部。这一情况直到2019年才得到改善,下降到905部,2020年则仅有670部,2021年则成为历年最低,仅498部。
2017年-2021年国产电视剧备案总量趋势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生产电视剧194部6736集。与往年相比,2020年生产电视剧202部7476集,2019年生产电视剧254部10646集。显然,从备案数量和最终的生产数量来看,电视剧产量下降颇为明显。
注水剧大幅减少,短剧受欢迎
国产剧备案数量下降,让观众诟病的注水剧也大幅度减少。2020年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曾发布通知,明确提到电视剧及网剧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短剧创作。目前这一“限集令”已见成效,纵观近两年的电视剧和网剧,整体集数较以往明显减少,大都控制在20-40集之间。
2017年-2021年国产电视剧备案部均集数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 从集数来看,2017年-2021年备案电视剧平均集数分别为39.8集、39.2集、38集、35.1集、33.1集,持续下降。有业内人士介绍,近两年来,投资小、风险低、资金回笼快的短剧越来越受影视公司和平台欢迎。今年年初的爆款剧《开端》只有15集,爱奇艺“谜雾剧场”大部分剧集为12集,去年大热的《扫黑风暴》为28集。
爆款剧《开端》只有15集
资深制片人、成都文旅集团兴文投资公司总经理赵斌介绍,接下来影视公司、平台在短剧上将加大布局,如2021年湖南卫视联合芒果TV开辟“季风剧场”,播出12集的短剧,东方卫视也计划联合SMG旗下百视TV推出类似剧场,已经向业内知名公司和制片人发出“英雄贴”,计划召开闭门头脑风暴会议,为新剧场布局。
此外,通过综艺节目打通影视剧壁垒,实现大小屏联动也将是今年的新趋势。目前,一档名为《开播!情景剧》的综艺正在横店录制,这档节目试图通过综艺节目形式唤醒观众对曾经风靡一时的情景剧的新热情,节目中亮相的优秀情景剧有望被东方卫视定制生产。
大热剧《扫黑风暴》共28集
即使产量降低,依然供大于求
2015年-2018年,国内电视剧市场的高速发展,大量资本进入到电视剧领域,市场和创作环境持续向好。著名制片人白一骢曾在采访中回忆,从2015年开始,过去卖100多万一集的剧,收购价格变成200多万,整个行业便开始浮躁起来,演员价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暴涨,导演、编剧甚至剧务的酬劳都提高了。然而,价格增长了,人还是那些人,可能仅仅是特效、效果、灯光器材等设备超过以前,可是在电视剧本身的内容和表达上,还不如上世纪80年代的《西游记》,“以前的剧可以无数次去看,但现在没有哪部剧可以多次看,因为太快餐了,看完之后就把它抛弃了。”
也就是在这一阶段,演员的薪酬疯狂上涨,七八千万上亿的片酬成为一线演员的标配,争抢IP和流量演员,导致创作心态日益浮躁,电视剧制作泥沙俱下,观众也颇有意见。
“过去几年影视圈都在说供大于求,现在的冷静期,恰恰是优胜劣汰的时候。”制片人黄晓晓(化名)说,目前能拿钱买新剧的只有央视和江苏、东方、湖南、浙江、北京等一线卫视,一家卫视一年黄金档一般播出12-15部剧集,有时还存在拼播,即两家卫视播出一部剧集的情况。即使按“一剧一星”的播出,五大卫视一年也就能播出70部剧集,“你可以看看,现在一线卫视有时都在播积压剧,老剧在等播出,新剧又在不停制作。即使现在产量降低,依然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
新剧太多,卫视的播出又有限,导致了收视率造假和贪腐的滋生。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在国内,电视台每年收入的大部分还是依靠广告,而广告商又要拿收视率说事。对电视台来说,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高,广告收益才会随之增加。这样一来,一些剧集的制作方不惜和电视台签署“对赌”协议来卖剧,再花大价钱购买收视率,保证剧集卖出。另一个问题则是制作方直接给电视台的相关负责人行贿,保证剧集采购。梳理过往的报道,多家省级电视台相关负责人、购剧负责人出现了类似问题,最小涉案金额都在百万元以上。
行业紧缩,是优胜劣汰的过程
“电视剧生产数量下降,这是回归到一个健康的阶段,对行业发展肯定是有益的。”赵斌介绍,前期的爆发式增长,让行业出现了不少泡沫,催生了一大批并不专业的公司,生产端和播出端的市场高度饱和。现在行业紧缩,其实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都提到了“减量提质”,“管理部门一直在倡导质量的提升,从过去的规模数量扩大向整体质量提升转变。”该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多次发文,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动电视剧精品生产创作的通知》《电视剧母版制作规范》《“十四五”中国电视剧发展规划》(简称《规划》)等文件,多次强调“减量提质”,从政策方向上进行引导。
对国产电视剧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规划》中就特别提到,“十四五”时期中国电视剧的发展目标就是精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电视剧供给结构优化,供需协调匹配,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2023年度《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机构名单中仅剩41家,较2019-2021年度的73家,骤减32家。
多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剧集产量的降低,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制作公司、平台对项目更谨慎。今年年初,一个在业内广为流传的消息是,国内两大视频平台内部的决策会,通过的项目屈指可数。其中一家70多个项目最终只通过了2个;另一家,53个项目过绿灯会,最后只锁定了一个IP。显然,谨慎投资、做精品成为行业从业者的共识。
不过,红星新闻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影视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近年来随着影视行业投资热情消退,产量下滑,行业优质资源越来越向头部化、精品化、平台化的大型制片公司靠拢。这就导致国内不少小型影视公司、团队的融资并不顺畅,一些优秀青年导演、编剧拿着剧本找资金是非常普遍的状态。
“现在这个市场不缺剧本,缺少的是投资者,大家都在找投资。”正在为团队的新项目找投资的云天(化名)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们团队有三个完整的剧本和策划,近一年来基本无人问津。云天回忆,团队之前做过几部小成本网剧,市场反响不错,但随着行业收紧,之前和某平台合作的定制剧,在前期已投入开发的情况下,最终取消。目前的几个项目是玄幻、古装,但平台和市场对这类已经不是很感兴趣了。“我们团队的编剧已经在创作剧本杀了,就根据之前写好的剧本来改写,总要想办法活下去,对吧。”
最近大热的《人世间》
“产量连续下滑,说明产业连续下挫,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人才流失,这种人才不光是创作环节的,还包括投资、营销等。”赵斌说,影视是门综合性很强的文创产业类型,影视产业下挫,势必会影响文学、音乐等其他产业。不过,赵斌认为,中国影视目前肯定向着好的方向在发展,比如业内现在没人再说流量、IP了,大家关注的是好的剧本好的演员,“大家还是要紧抓内容,你看像最近大热的《人世间》,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迪士尼还把海外版权买走了,说明我们的中国故事、制作水平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关注。”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