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能够让一千个观看的人有一千个想法的,放到近年来的电影来说,估计也就只有《驴得水》可以做到。
这样的一部电影,也许靠着全影片最后的一句话,才得以正常上映,毕竟里面的嘲讽实在太多,此外看完细细品,发现这不过是一个时代下悲剧的缩影。
一群怀揣教育梦想上大学的老师,从城市到偏远乡村来开了一个小学,试图把希望带到这片贫瘠的土地,虽然相比于城市的生活,这里颇为艰苦,但是他们却能够苦中作乐。
直到那一天通知特派员即将到来,打乱了他们的节奏,为了弥补之前撒下的谎言,他们抓来了铜匠冒充驴得水“老师”,而铜匠也确实是一个语言天才,就在大家以为可以完美解决这场突发事故的时候,其实一场更大的麻烦才即将到来。
Part 1 张一曼--以生命为代价所追求的自由。
《驴得水》中呼声最高,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张一曼这个角色,虽然来到偏僻的山庄,但是她依旧保持自己的个性,全剧中她的旗袍不带重样,并且还是“高叉”旗袍。
在偏僻无水的小乡村里面,她却没有似铜匠老婆一般的灰头土脸,她保持自己的端庄白净,哪怕是在这样的贫瘠土地上,同时也会自娱自乐。
也许同期的妇女早已被繁重的农活压得喘不过来气,你却可以瞥见她对于生活依旧还是有要求,甚至是精致,她的一头烫卷的头发精致而不杂乱,空余时间她去采花天真如同少女。
但是却在“身体掌控权”方面十分先进,她无所谓别人说她放荡或者其他难听的语言,她追求的是自己一时的快乐和自由,因为不想被管束,所以才来到了这个地方。
所以前段时间她是不是就“上车”,高速开车的语速让观众差点没刹住,她和铜匠的一夜情,却因为独领风骚让铜匠转身护着她,与裴魁山也只是追求一时的欢愉,所以在他真情表白的时候要疏远她。
但你说她“来者不拒”,她却在持枪的军官要霸王硬上弓的时候极力反抗,因为她要的是自己欢愉,而不是“被欢愉”,这也就导致了她最终为了追求自己的自由而付出了生命代价。
Part 2 裴魁山和周铁男--当欲望被打破,终成枷锁
裴魁山这个人物很神奇,你说他好,他是真的好,他喜欢张一曼,即便很多人说张一曼放荡,而且他也有过和张一曼的露水情缘,他却想着办法要让张一曼好。
可是却在张一曼为了留住铜匠的时候,和铜匠欢愉之时,他的欲望被打破,联想起来那天差点“成事儿”却破坏了好事,而自己喜欢的张一曼在自己表白的时候选择了远离自己,这铜匠却能够轻易地得到张一曼的身体。
得不到就毁掉,裴魁山成为了捅入张一曼心头最深的那把刀子,铜匠也是,张一曼的“狠话”是为了让他回归家庭,而他却被深深伤害,他知道得不到张一曼了,于是成为了捅向张一曼的第二把刀子。
看似最能“出头”的铁男,在军官的枪下,从一开始的无惧生死变成了枪后的懦夫,甚至张一曼差点在自己的眼前被侵犯,他也是当作什么都看不见,一枪以后,他从勇者直接变成懦夫。
当第二声枪响起,裴魁山和周铁男怕是被扣上了那层枷锁,这辈子都无法逃脱掉。
Part 3 孙校长和铜匠--全剧最悲剧的色彩人物
看似孙校长是乐天派,实际上他亦是全剧最悲剧的人物之一,他就好似初期的创业者一样,有梦想,也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是每次似乎都离他的梦想就差了那么一步。
他实现梦想的办法,就是不拘小节,抛弃自己的尊严,甚至最后牺牲了身边人的幸福,包括张一曼,包括自己的女儿佳佳,而这却依旧没有办法挽回他的失败。
当把周围一圈人都牺牲完毕甚至推下火炉,依旧没有成功,但是还是坚持自己的道路,说不定直到那一天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再往下牺牲的时候,才会罢手。
而铜匠则是强行的赶鸭子上架,看似他是语言天才,实则却已经无法再做阶级翻身,被孙校长一行人短暂地利用过后,享受了片刻欢愉,却又被一句“牲口”伤成了“真牲口”,所以才会用各种方式去报复张一曼。
对铜匠,有一个形容十分真切,因缘际会成了文化人,却仍然没有摆脱牲口的本性:伤我了我就要让你死,谁有好处就跟着谁,不仅敢说还敢做,是个莽汉版的裴魁山。
时代背景下,他已经无法脱离这层身份。
但看《驴得水》看懂会让人非常压抑,而全文能够让人感觉到那一点光明的,只有结尾字幕的那一句--孙佳后来去延安投奔她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