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4月17日,《流浪地球2》青岛杀青,不过注意是部分杀青,整部电影还要拍摄一段时间,这个导演郭帆写了一封信:“如果你想再次拥有你从未有过的东西,那么你必须再次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这还不是结束,这是再次的开始!”
不管如何,已经定档2023年春节档的《流浪地球2》绝对是中国最重磅,也是最值得期待的商业大片(甚至都没有之一),其期待程度可能只有《战狼3》能够比较。因为这部电影对于中国电影有两重意义。
一是对中国科幻大片的突破,《流浪地球》的横空出世确实打开中国硬科幻大片的大门。
二是《流浪地球》对于中国影视工业的突破,探索和引领是破天荒的,绝对是这几年中国最顶级的工业大片。
大家以为这里要分析《流浪地球2》吗?并不是,因为《流浪地球2》现在的物料太少了,没有什么值得分析的地方。大家都知道,这个和《流浪地球》绑定的国产电影却一直是《上海堡垒》。
中国互联网上一直有《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片大门,《上海堡垒》跟着又关上了中国科幻片大门的说法。尤其是这个《流浪地球》《上海堡垒》过后,中国确实也没有什么中国科幻大片上映。
这件事情本质是中国观众对于“流量经济”和国产烂片的一个反弹,《上海堡垒》的折戟沉沙也代表“流量明星”退出国产电影市场(后面还有《诛仙》,但肖战跟着出事后就没什么流量明星了)。
这里还是要好好说说《上海堡垒》,它确实是当时“流量经济”的一个综合体现,毫无疑问也是一部烂片,但它确实没有关上什么中国科幻大片的大门。
《上海堡垒》没有关上中国科幻大片的大门?为什么
《流浪地球》有多好和《上海堡垒》有多烂就不讲了,《上海堡垒》为什么没有关上中国科幻大片的大门呢?大多数人为了讽刺“流量明星”这个常识都不要了,科幻大片和其它特效大片背后有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影视工业化。
这个工业化包含一系列的工种,比较简单的一个体现就是大片都有一个制作周期。
中国香港的电影工业比中国内地要成熟,但为什么中国香港首部硬科幻大片《明日战记》,2017年就拍好为何压了四五年了都没上映?直到前段时间才确定2022年会正式上映,根据消息是这部科幻片一直在做特效。
原因是香港电影工业化是很高,但巅峰时期影视工业一直都没点到科幻大片上,比如这几年全部在拍警匪大片,导致香港警匪大片的工业化非常成熟,这个警匪大片每年能够拍一堆,但首度转型拍科幻大片仍然要四五年之久。
所以,这个没有任何工业化经验的题材,首次拍不同题材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流浪地球》搁在全世界都是顶级的重工业大片,哪怕是电影工业最为成熟的好莱坞,这样一部电影的工期都要三年左右(当然人家要好得多)。
中国之前是完全没有任何重工业科幻大片的经验,内地科幻片不用多提,得追溯到80,90年代的《霹雳贝贝》《珊瑚岛上的死光》之类的。这个中国香港之前倒是拍过《未来警察》《机器侠》等等片子。
但一来工业水平非常不行(五毛特效感很重),二来科幻片的科幻概念,科幻美学是高度对于美国科幻拿来主义再和自己的东西融合,《机器侠》是《人工智能》《变形金刚》,《未来警察》是《终结者》加《钢铁侠》。
这两个原因导致香港拍的首部硬科幻大片《明日战记》,制作周期也需要五年之外。另外《明日战记》的科幻概念和科幻美学仍是高度借鉴美国科幻大片的,它只是技术水平追上来了(不五毛特效了)
《明日战记》能否对于中国科幻片有所突破,还要等电影上映了观看。
《流浪地球》对国产电影有多大影响?我们看《上海堡垒》就知道了
《流浪地球》对中国影视工业的突破,可以说比《战狼》系列 《行动》系列 《八佰》 《长津湖》都大,有些人会觉得这是不是太夸张了?答案是还真不是,这些题材以前拍过,中国电影还是有经验的。
《战狼》《红海》《智取威虎山》《长津湖》系列背后都是中国香港电影班底 官方的军事支持 中国内地崛起的影视工业 部分外国影视工业外援的模式。
(有兴趣的可以去查幕后,香港导演不提了,吴京的背后都有大量香港电影圈精英)。
这几年的国产商业特效大片当中,只有两部大片团队的组成和影视工业化有些例外,那就是《八佰》和《刺杀小说家》。
前者是从《集结号》《金陵十三钗》之类的内地战争片过来的延续。这些电影倒也用了部分香港电影精英(比如动作设计),但主要还是从早期《英雄儿女》,后来《高山下的花环》《大决战》等国营厂一直延续下来的经验。
香港因为历史环境一直拍不了战争片,也就没有拍战争片的经验。
最后是和先进的外国团队和特效公司合作,像徐克《狄仁杰》,周星驰《西游》大范围用了韩国特效公司,这个《八佰》等战争片也是好莱坞,韩国,还有全世界各种特效公司,主要是占比还不低。
这个《刺杀小说家》嘛,则是和《流浪地球》一样是内地从无到有,没有多少工业经验,以前几乎没有拍过,不能说拔地而起但非常困难的工业大片的突破,因为国内没有任何科幻大片的经验。
中国香港拍的《机器侠》《未来警察》都是2010年左右的片子了。
2017年左右的科幻片就是《三体》《上海堡垒》,它们都充斥着“流量经济”资本投机操作。和《流浪地球》同时期的国产科幻大片只有香港影视圈也想突破的《明日战记》(一直没上映),所以根本没有任何科幻大片的项目,那么《流浪地球》有多大突破呢。
一是核心科幻概念,美术美学,甚至科幻故事上虽然有借鉴外国科幻,但是像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一样,完全建立了中国自己的科幻美学。
二是《流浪地球》全是清一色的内地电影工业班底,原著作者与监制刘慈欣,导演郭帆,编剧龚格尔,主演吴京等,除了吴孟达,其它各个重要工种都是内地电影精英,至于特效公司当时也有披露,中国特效公司和外国特效公司大概是七三开。
这好像和中国港台影视圈分彼此的意思,这主要是培养大量内地电影工业化精英。内地影视产业终究要有自己的工业化,自然要有这样大批精英,最好能够带领大量同类精英崛起,到时整个产业也就发展起来了。
大家想想,如果国产剧有10个正午阳光这样的团队,国产剧是不是早腾飞了。
《流浪地球》的成功,同时又几乎是同一个国产电影新势力的团队。路阳的《刺杀小说家》几乎复刻了《流浪地球》工业化模式,电影工业和东方美学突破也挺大的,可惜的是电影口碑不太成功。
《上海堡垒》关上中国科幻片大门?这些“网大”绝不能忽视
《流浪地球》对于中国科幻和中国影视工业的突破是破天荒的,但这部电影的经验需要中国影视圈消化很久,一部重工业科幻大片项目的制作周期起码在3年往上,搁在工业化不成熟的中国就要更久。
你看看《流浪地球》还不成功吗?也有经验了,但《流浪地球》2019年春节档上映,《流浪地球2》定档2023年春节档,中间都隔了足足4年。
所以,《流浪地球》获得巨大成功过后,3年左右没有国产科幻大片反而是正常的。甚至因为中国科幻大片经验和工业化太差,很多影视资本都仍然都处于观望的状态。
《流浪地球》成功3年后,2021年孕育了四五部工业化相对简单,工期相对较短的科幻网大,它们分别是《太空群落》《火星异变》《末日救援》等等。
这就说明了《流浪地球》这种最顶级的科幻大片项目,中国影视工业仍然复制不了,这个资本投资,工业化有经验的最大项目结果是《流浪地球2》,其它科幻片都是小得多的网大项目。
2019年《流浪地球》的成功,3年时间这个工业化和模式只影响了几部科幻“网大”的诞生。虽然除了《太空群落》其它网大都挺烂的,但毫无疑问也是受到《流浪地球》影响诞生的中国科幻片啊!
这个《上海堡垒》关上了中国科幻片大门了吗?答案是并没有。
最后,这个问题不止是科幻大片,中国很多重工业大片题材都很匮乏,除了限制导致很多题材不能拍,这个工业化不行是最重要的原因。中国香港的电影工业要成熟得多,但现在他们就成熟在警匪大片上,人才,精英,剧本,演员,各种体系一道走。
《拆弹专家》《扫毒》《追龙》爆了,两年左右就能给你上《拆弹专家2》《扫毒2》《追龙2》,王晶的低成本警匪片主要是内地观众不买账了,要是观众买账,你信不信他一年给你拍十部,这就叫做电影工业。
影视工业需要突破,突破过后需要积累,这个积累过后就是经验。
大家以为《流浪地球》爆了后,中国科幻大片立刻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不是不懂是什么?《流浪地球》打开中国科幻大门是真的,但《上海堡垒》关上中国科幻大门笑笑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