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民国,它是复杂与矛盾的。是一段思想爆炸、也危机四伏的岁月,但同样它也是中国思想史上可以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相比肩的一个思想文化高峰。在西方近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封建统治到了终结点,也是历史上少之又少“变革期”、孕育新文明的特殊时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国绝非传统的“旧社会”。
“寻找”为题,串起传奇故事。
《迷航昆仑墟》的故事设定其实很带感,以昆仑天官少天官丁云齐从留学归国寻父,到了解五门纠葛,再到集结小分队寻找昆仑墟的探险历程为线索,从而展开一段神秘感十足的民国画卷。何为“五门”?古代有诸子百家,这里有各显神通的五个传统门派——昆仑天官、发丘将军、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和卸岭力士。它们起源于宋代,行走江湖千年,身怀绝技,名扬四海。但与之相对,他们之间将近千年的纠葛和矛盾也很突出。起初,他们合作“盗墓”实现共赢,彼此相安无事;后来,时代变了,他们不再“盗墓”,各自转行,都做起了与自己门派相关的行当。天官转行考古、发丘转行开钱庄、摸金转行开镖局、搬山转行做起了军火生意。
大家看似相安无事、互不叨扰,但俗话说得好,“有利益的地方一定有江湖”,“昆仑墟”的存在,一下就打破了当下相对平衡的格局。相传“昆仑墟”中藏有大批宝藏,具有改变时局的能力,从古至今是五门心照不宣的秘密,但这个秘密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只有昆仑天官的掌门才知道其确切位置。在乱世,这样的神秘宝藏自会引来大家的关注,不论是五门还是军阀,都想找到“昆仑墟”,让它为己所用。因此,“寻找”就成了整个故事的主题,五门和军阀一同开启一段“寻找”之旅。
说到“寻找”,大家一定会觉得,想要找寻的东西多了去了,怎么就能与众不同一些。其实,《迷航昆仑墟》非常巧妙地建构了一个庞大的世界观体系。“昆仑墟”有两层含义,一是具象的,指定的就是一批宝藏;二是抽象的,它所表达的含义与每个人物息息相关。因此,寻找“昆仑墟”的意义各不相同。在丁云齐眼里,它代表着父亲;在无双眼里,它代表着师父;在骆云松眼里,它代表着真相;在楚风铃眼里,它代表着身份地位。“昆仑墟”这一虚一实两种意义在剧情的推进之下并驾齐驱,让整个故事更显神秘感与传奇色彩,将观众代入到这一段传奇又惊险的探险旅程。
“爱”为解,升华故事内核
《迷航昆仑墟》另一使人直呼精彩的看点,就在于情节设置上的“环环相扣”,情节密度之大,节奏之紧凑,许多看似不经意的细节,都能在关键时候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比如开篇骆云松对抓捕丁云齐的执念,起初真的会让观众以为他抓捕丁云齐是为了“昆仑墟”的秘密,但随着故事的推进,会发现骆云松也是五门中人,他是为了给父亲报仇。在剧中,类似这种似有预兆却又猜不到的情节比比皆是,能够时刻抓着观众的眼球。
不仅如此,通过对角色的刻画,也能够让我们看到想表达的民国故事和传递的精神内核。故事中用丁云齐和无双来隐喻这个时代,通过他们的故事,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缩影和风情。丁云齐虽身为五门中人,却留过洋,接触过西方近现代的历史文化,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他对五门这个传统、古板、规矩很多的门派的不认同、不理解,和对现代社会规范的认同。就比如,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到了民国,还要整古代那一套,以天官为尊,以师父为尊,五门中要有那么多的规矩,为什么不能随着自己的内心想法行事。而且在他的认知里,五门是个吃人的沼泽,不是他世界的全部。他略显“大胆”的思想,足以令当下的大众产生共鸣。
而他和无双因为“寻找”因为“爱”而重逢,也因为“昆仑墟”而走近,打破了五门和军阀之间原先的局面。像是对“寻找父亲”赋予另一重含义,对时代而言它是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已久的国门;对剧集本身而言,它像是一块敲门砖,丁云齐用它敲开五门的裂缝,带来了西方文化,让五门中人意识到时代变了,原先那一套生存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当下了。而“昆仑墟”更像是目标,在历史背景下,找到“昆仑墟”就可以在中国终结封建主义,建立现代社会;对丁云齐和无双来说,“昆仑墟”就成为了五门和时代和解的象征。在找寻昆仑墟的路上,与自己和解,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迷航昆仑墟》注意到了时代主题和故事主题之间的关系。它不是单纯讲述五门和军阀之间因为昆仑墟而产生的纠葛。相反,我们可以看到它通过对民国时期的刻画,对人物、故事的描绘,把这个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衣食住行,乃至人思想感情的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也正体现出了为什么说这个时代是中国“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小人物的故事来折射整个时代,将那个存在于既熟悉又陌生的民国世界搭建出来,表达故事内核,提升剧集的艺术性表达。同时,还把故事中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担起了文艺作品应有的责任,向观众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