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资讯喜剧内核,科幻外衣,《独行月球》是开心麻花的一次豪赌

喜剧内核,科幻外衣,《独行月球》是开心麻花的一次豪赌

撰文/《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何畅

编辑/ 董雨晴

点映票房过亿、上映首日票房破3亿、上映两日票房破7亿、中国影史国产电影单日场次冠军、豆瓣开分7.3分……顶着“沈腾马丽时隔七年再合作主演剧情长片”的名头,开心麻花出品的新片《独行月球》收获了一个不错的开场。

多位观众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作为一部喜剧片,《独行月球》笑点密集,视觉效果也令人惊艳,观影过程中笑声此起彼伏,确实“值回票价”。其中一位观众感慨,对比最近几次观影经历,《独行月球》堪称“座无虚席”,即使是工作日,点映场次也坐满了人,“很久没有看到这么高的上座率了,电影院终于有了一点电影院的样子”。

《独行月球》依旧是一部喜剧类型片,但加上了诸多科幻元素,也因此成为开心麻花出品电影中走得最冒险的一部。

图/《独行月球》官方微博

一位与开心麻花有过接触的投资人称,“开心麻花以往的投资体量通常在6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有着严格的投入产出比限制”,但《独行月球》这部影片,“预算已经远远超过了1亿元”。

很显然,这是一次豪赌。

除了制片投入上的第一次,在制作层面上亦如是--启用一个没拍过几个长片的半新人导演张吃鱼,在此之前,他参与的最卖座的作品是《羞羞的铁拳》。

据主创团队在采访中透露,整部《独行月球》的特效镜头占比达到95%之多。上一部特效镜头特别多的卖座电影还是《流浪地球》,该片全片特效镜头超过了2000个,75%是由国产制造,还是由6家特效公司拼盘完成的。

这种敢于挑战的勇气,放在五年前也可以说是稀缺的。导演张吃鱼在接受《毒眸》采访时也称,“确实没有做过,不知道到底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只是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等到真的接触才知道这个工作是那么繁复、复杂,但是对我来说还是喜欢,整个过程是很享受的。”

喜剧内核包裹软科幻外壳的设定,符合开心麻花一以贯之的“元素对撞”理念。但大胆的尝试也使《独行月球》成为开心麻花一系列电影的“分水岭”,让开心麻花在此后的资本化道路上,有了更多工业化大片的支撑。

对今天的电影市场而言,《独行月球》也是被需要的。毕竟,2022年上半年疫情反复,不确定性之下,多部电影撤档导致“无片可看”,观众的观影热情受到极大影响,清明、五一档期先后遇冷,票房均为近几年来的最低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热闹的暑期档自然备受期待。前有《人生大事》催泪、《神探大战》发癫,随着下半场角逐拉开大幕,接力棒交到了《独行月球》手中。

喜剧片还是科幻片?

假如你所生活的世界只有你一个人类,是一种什么感觉?

这个问题,《独行月球》的男主角独孤月(沈腾饰)最有资格回答。按照剧情讲述,为拯救地球家园,人类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即以月球为盾牌,抵御小行星撞击带来的灾难。意外的是,撞击提前来袭,团队全员不得不紧急撤离。而此时的独孤月正自顾自地演练如何对指挥官马蓝星(马丽饰)表白,由于陶醉其中错过了撤离通知,成为被遗落在月球上的唯一人类。

这段文字描述的故事,也是《独行月球》开篇中最精彩的一幕小高潮。

图/《独行月球》官方微博

故事背景设定足够宏大,就意味着需要相当高的工业化制作水准,但对于背后的主控方开心麻花而言,这却是一次实打实的“初体验”。

从2018年到2020年,导演和编剧团队专注于撰写剧本,这部分还多仰赖于创意,成本相对可控。真正的困难是在2020年后,疫情导致许多剧组停拍,大制作电影的损失最为惨重。在这样的背景下,《独行月球》也进入了真正“烧钱”的阶段。

彼时,开心麻花的线下剧场也在遭遇停演的局面,自身同样面临资金压力,但《独行月球》需要一笔不小的投资以正式投入制作。开心麻花影业总裁刘洪涛在接受《毒眸》采访时称,因为听说是科幻题材,许多投资方都退却了,最艰难的时候,刘洪涛找到了影片现在的投资方阿里影业以及中影,这才让《独行月球》顺利开机。

解决了钱的问题,在真正的制作技术层面,《独行月球》还面临着动作捕捉、道具制作、虚拟拍摄等各种各样的难题,这都是国产电影常年落后于好莱坞的地方。

张吃鱼在采访中透露,为了拍摄包括月面和基地指挥部在内的多个场景,《独行月球》累计使用了超过4万平方米的15个摄影棚,整个场景搭建用时半年以上。为了模拟真实的月面粉尘,剧组在一个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摄影棚内特别铺设了200吨沙石,月球车则使用了《流浪地球》等电影拍摄过程中使用过的六轴平台装置,以更好地呈现出晃动、震颤等画面。不仅如此,全片特效镜头占比达95%以上,仅金刚鼠的一个镜头,最终完成所用时间就接近一年。

图/《独行月球》官方微博

所幸的是,《独行月球》踩在了《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的成功经验之上。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曾经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中国电影工业化一开始就是一团模糊的雾气,而中影最早投资《流浪地球》,就是希望借这个项目做好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基础设施。《独行月球》恰恰继承了这些基础设施--包括道具,甚至是背后的特效公司。

实际上,为了消解国产科幻元素与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差距,《独行月球》也采用了与《流浪地球》类似的手法。比如,好莱坞硬科幻作品诸如《星际穿越》等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写实感,因为特效与美术过硬,这些作品有时看起来就像纪录片。当时,《流浪地球》注入了一些漫画感,让人物不会过于写实。

《独行月球》则带有强烈的诙谐氛围,其本身就改编自漫画,张吃鱼自己也是资深的动漫迷,对漫改情有独钟。

不得不说的还有沈腾这个关键人物,他的夸张式表演手法消解了许多不真实感。

对银幕面前的观众而言,沈腾手中仿佛握着一个大笑启动开关,上一秒他还在一本正经地耍帅,下一秒就立即遭遇“打脸”,极致的反差感造就了密集且丝滑的笑点。

一位观看了点映的用户说,只要沈腾站在那里,不管他接下来要做什么都很好笑。“这个阵容确实有保证,在短视频平台刷到片段后,我就很想看这部电影,不虚此行,值回票价。”

许多观众在看过《独行月球》后表示,这是一次有着丰富观感的观影体验:“你会觉得居然有一些浪漫,笑点之外是泪点,但刚哭出来又接到了一个梗,于是只好笑着流泪。”

又是开心麻花制造

开心麻花起家于话剧。2015年,话剧改编电影《夏洛特烦恼》以2000万元的成本最终收获14.44亿元票房,开心麻花影业也一片成名。此后,《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等作品均为开心麻花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赢。

2019年至2021年,开心麻花作为出品方参与的电影仅有《半个喜剧》《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2022年,开心麻花出品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上映,但口碑与票房成绩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对于开心麻花而言,需要一部作品挽回口碑。

顶着“沈腾和马丽再度联手主演喜剧电影”的头衔、“长达5年的投入期”等标签都让《独行月球》成为了翻身之作。

不少观众正是被主创阵容所吸引,才走进了电影院。一位准备观影的用户提到,自己在外吃饭时,无意间听见隔壁桌也在讨论《独行月球》,虽然闹了个乌龙:“他们说周末要去看沈腾主演的《流浪地球》,电影名字一共四个字,只说对了一个‘球’,还有点好笑。”

她坦言,自己“就是冲着沈腾去的”,本身对电影的深层需求不算太高,只是希望借此放松,排解工作带来的压力,所以比起深刻,搞笑才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独行月球》改编自韩国漫画家赵石的同名作品,“我之前看过他的其他漫改剧,李光洙主演的《心里的声音》,感觉笑点应该比较一致,不至于太拉胯”。

的确,有别于过往的话剧改编,开心麻花再次踏上了一条相对取巧的路--站在成熟作品的肩膀上。不只是《独行月球》,此前其参投的《西虹市首富》,改编自美国喜剧电影《布鲁斯特的百万横财》,今年春节档上映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则翻拍自日本喜剧电影《魔幻时刻》。

固定的班底往往会给作品留下独具特色的烙印,具体到开心麻花,细数其过往电影作品,可以形容为喜剧的“批量制造”。《夏洛特烦恼》是一场音乐与青春碰撞的白日梦;《西虹市首富》是体育梦想和一夜暴富的对撞;《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加入了黑帮元素;至于《独行月球》,则在喜剧之外包裹了一层科幻糖衣。这也是开心麻花擅长的类型化尝试:将多种类型与喜剧融合,在不变的底色上尽情挥洒,从而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图/视觉中国

一位影视行业从业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分析,开心麻花在剧本工业化方面表现一直不错,“他们可以通过线下演出测试包袱,直接收集观众对剧本的反馈”,而在这一过程中,部分演员也经过了多场演出的训练,对角色的理解得到加深,参演电影效率更高。

甚至情节的设计也存在相对稳定的公式:一个曾经落魄的小人物因为种种原因飞黄腾达、拥有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在强烈的对比中或喜或悲,或舒爽或落寞,最终幡然醒悟,领会了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前述影视行业从业人士认为,开心麻花在喜剧电影领域的成功是一种模式化的成功,一方面与其对自身喜剧生态的依赖有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沈腾、马丽等演员的加成。“到目前为止,其他品类的内容还未出现如此精确创作的模式,我个人觉得99%的公司都是靠碰运气。”

不过,批量制造之外也有新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在《独行月球》中,开心麻花照旧沿用了反差手法,虽然尚未完全摆脱过往饱受诟病的“意淫”桥段,但已经相当克制,只留给观众意会,不借荧幕言传。

另外,月球和地球上“直播”与“观看”的嵌套结构打破了叙事情境与故事情境间的隔阂,随着视角切换至地球,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与之相关的笑点。从马丽喝水到常远操作探月狗,从黄才伦吹葫芦丝到李成儒下台阶,外加本色出演的黄子韬和“失踪影帝吴京”……配角的作用也得到了最大化。

此前,开心麻花一直都会做试拍,这意味着其对于成本的控制十分精准。据接近开心麻花的人士透露,通常情况下,开心麻花出品电影的制作投入普遍在6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但《独行月球》的特效工作量庞大,“粗略估计肯定是亿元以上了”。

被需要的《独行月球》

在《独行月球》正式上映前,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财经天下》周刊采访时,均对其给出了高度评价。“完整度不错,特效做得很好,是一部典型喜剧片,但也有科幻方向上的惊喜,还是挺好看的。”一位制片人说道。

观众层面同样出现了诸多正向评价。不少观众原本对开心麻花的电影题材印象一般,却收获了超出预期的观影体验。一位慕名前往观影的观众直言一定会二刷:“连片尾彩蛋都这么用心地设计,真的非常有诚意了。”她补充说,自己看的是点映场次,还特地挑选了工作日刚下班的时间,只为一个舒适的位置。“其实我买票的时候就发现基本都是一片‘红点’(指已购票),结果进影厅一看,连边边角角都坐满了人,之前很少碰到这种情况。”

有业内人士预测,《独行月球》很有可能成为今年的票房冠军,同时,其对于电影市场的回暖拉动有望延续到国庆档。

和过去相比,近几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只能用十分寡淡来形容。2020年,多数电影院笼罩在停业阴影中,直至7月全国影院全线复工,《八佰》上马才扳回一城。2021年,不少电影院集体暂停营业,《长津湖》撤档后缺乏头部电影领跑,暑期档还没来得及“爆发”就提前结束了。

眼下,这个战线超长的档期终于恢复了些许往日的模样。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7时,2022年7月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32亿元,《人生大事》《独行月球》《神探大战》位居7月票房榜前三位,票房分别为11.3亿元、7.3亿元、6.5亿元。《人生大事》上映已经一月有余,现在,能否继续带热观影浪潮、撬动暑期档票房就看《独行月球》的了。

“7月靠朱一龙,8月靠沈腾。”一位影院经理如是说。在其看来,如果怀着一颗平常心而非专业影评的态度去看,《独行月球》称得上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商业电影。“整体结构工整,轻松幽默,亮点颇多,其实很适合春节档。”

图/《独行月球》官方微博

一位2022年首次迈入电影院的观众也提及,观看《独行月球》的观众中,不乏一家三口这样的组合。“我身后就是一对父母带着孩子一同观看,小男孩每看到沈腾和袋鼠‘刚子’的情节就开始乐,感觉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应该都能有针对性地在电影里找到纾解压力、开心大笑的场景,不考虑最后‘救与不救’的人生命题,还挺合家欢的。”

也正是因为前述种种原因,《独行月球》难免被视为暑期档救市的一位种子选手,用户的观影热情不仅有赖于头部电影的提振,更与口碑发酵息息相关。尽管随着观影和评分人数的增加,《独行月球》的豆瓣评分出现了下滑,但在前述影院经理看来,“商业电影能到7分以上,已经很可以了”。

即便如此,指望《独行月球》以一己之力扛起剩下一个月的暑期档依然难度较高,而这个暑期档之后,电影院也许又将面临头部电影匮乏的局面,直至春节档的到来。爆款缺乏,市场的沉闷仍将持续。不过,前述影院经理觉得,就算《独行月球》扛不住暑期档,“也比去年的情况好太多了”。

留言
回到顶部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
APP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