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经过半,提起观看电影的热闹时期就只能想到春节档,情人节、五一档都表现平平,在大环境影响下观众观影的热情也减少了一半。
而就在7月份,不光有朱一龙的家庭温情片《人生大事》斩获16亿累计票房,连刘青云港片《神探大战》也备受瞩目。
到了月末,开心麻花的电影《独行月球》似乎直接“盘活”了整个电影市场,上映才2天票房便突破5亿大关,拿下影视国产片单日总场次和首映日总场次等6项冠军纪录。
不仅如此,88%的票房占比,59%的排片占比和14%的上座率都在告诉观众,这部电影的成绩一骑绝尘,将同期上线的影片远远甩在身后。
但是,票房不等于口碑,豆瓣开分7.3分,两天时间口碑下滑到7.1分,一星、二星评价越来越多,不少影迷看完表示后悔,理由还让人无法反驳,那么这部大爆款电影到底怎么了?
小品化喜剧,强行煽情缺少深度
《独行月球》讲述了在2033年人类进入末世时期,为了抵抗小行星的撞击,启动月盾计划,不料陨石提前来袭。
领队马蓝星(马丽饰)带领全体宇航员撤离,只有维修工独孤月(沈腾饰)被落在月球。地球遭遇陨石撞击,独孤月以为自己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开始了在月球破罐子破摔的生活。
其实近几年开心麻花虽然拍摄过一些有口碑的喜剧代表作,比如《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但也没少出烂片,从《李茶的姑妈》到《李茂扮太子》都纷纷扑街,有人总结主要原因是“含腾量”不足。
但喜剧片并不是只靠一个演员就能撑起来的,没有深刻的故事内核、充满创意的笑点,再好的阵容也是白搭。
《独行月球》还是开心麻花一贯的小品化风格,笑料堆砌却不精彩,像“千万别下落,因为下落特烦恼”这种谐音梗显然尴尬得不行。
还有男主独孤月发现月球不只有自己,一个慢镜头勾勒出身材曼妙的女子,他顿时扭捏地说自己心里有人了,结果下一秒发现对面其实是个身材健硕的金刚袋鼠。
不得不说这种笑点的设计也太低俗了,还带着些莫名的猥琐,后续通过扮做女袋鼠搔首弄姿去勾引公袋鼠,再遭到一番毒打这种设计也毫无新意可言。
真正的喜剧可不是简单粗暴的埋梗,是能够让人跟随剧情去痛痛快快的大笑,靠谐音梗、挨打梗,甚至提及吴京,搞一个梦幻联动都带有小品模式化的特点,看完电影甚至都不记得自己笑了什么。
同时,整部电影里没有逃避开小品最后的煽情戏码,身处月球的独孤月在影片最后用自我牺牲的方式证明了自己从小人物一跃成为大英雄,似乎打算靠这样的奉献精神来打动观众,升华主题。
可谁说英雄的归宿只有牺牲,喜剧的内核就非得是悲剧?《独行月球》试图跨越传统喜剧的界限,开创新的喜剧模式,却又把喜剧框在了另一个怪圈之中。
不够硬核的科幻,剧情逻辑不严谨
《独行月球》的一大看点在于它将喜剧与科幻相融合,导演张吃鱼说过,喜剧是暖色的,而科幻是冷色的,两者结合在一起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导演和片方在制作上下了猛料,斥巨资建造了一个模拟月球的绿幕基地,在6000平方米的影棚内铺设了200吨沙石还原月球表面的质感。
可科幻感不是靠特效就能打造出来的,就算这部电影里对于月球、宇宙有着极致浪漫的呈现,可不少细节也让人分分钟出戏。
电影中的高智商袋鼠的存在就是一个最大bug,毕竟科幻不等于奇幻,还不如弄一个外星人更能让观众接受。
还有身处末世的地球,人类在地下建造堡垒,地上一片废墟,有《流浪地球》的即视感,看得出故事背景有着现实性的思考。
可月球上的独孤月又能脱离安全绳站在舱门,重重摔在月球表面,这些地方明显又缺少现实性,整部电影割裂感太强,逻辑无法自洽。
如果说《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上海堡垒》把门关上,那么《独行月球》就是差点焊死了这扇门,达不到科幻的标准,也达不到喜剧的标准,一整个“四不像”。
至于演员,在这样拉胯的故事中也无法发挥出真正的实力,沈腾的喜剧独角戏,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吃力的营造笑点,对着马蓝星露出色眯眯的表情。
被揍后惨兮兮的模样,他身上的喜感都只是一般喜剧演员该有的表现水平,不够抢眼。而他与女主马丽这对黄金搭档在电影里基本没什么同框的机会,这也让整部电影缺少了一个亮点。
还有一些开心麻花电影里熟悉的面孔,比如常远、黄才伦,塑造得角色形象与其他电影相差不大,一味待在舒适圈的演绎,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角色可有可无。
总而言之,《独行月球》的票房成绩没有辜负观众的期待,可成片显然不尽如人意,网上口碑下滑不是没有原因的,希望国产喜剧在不断探索中能真正创造新的可能性,那么你觉得这部电影是好看还是难看呢?